`
Heis
  • 浏览: 112539 次
  • 性别: Icon_minigender_1
  • 来自: 深圳
社区版块
存档分类
最新评论

谈对摩尔定律的新认识

阅读更多

写这篇文章的原因是最近看的一本书,《浪潮之巅》。


 

关于这本书为什么好,我就不多说,大家可以看看下面两篇书荐。

http://blog.zhaojie.me/2011/11/recommended-reading-4-langchaozhidian.html

 

http://www.dbanotes.net/review/On_Top_of_Tides.html

 

 

对于摩尔定律,做IT的肯定耳熟能详。

 

“集成电路的集成程度每2年(后来修正为18个月)翻一番”。

 

这是由英特尔公司创始人戈登•摩尔提出的。这个定律也可以理解为

 

“每18个月,计算机处理性能翻一番。”

 

或者“每18个月,同等性能的计算机价钱会便宜一半。”

 

这两个我相信大家都熟悉,但是以前我的认识只是停留在对于PC性能,价钱的层面上。对于摩尔定律对整个IT产业的影响,没有很全面的认识。《浪潮之巅》这本书就提出了几个摩尔定律对IT产业带来的影响。结合我以前看到的一些案例,突然变得豁然开朗起来。

 

首先,为了跟上摩尔定律,硬件厂商必须以较短的时间开发出新产品。厂商无法跑赢摩尔定律就意味着有被淘汰的危险,而且研发新品的周期不能过长,这必然要付出大量的研发成本。所以在硬件行业的同类型产品,只能存在几家的竞争者。例如PC的CPU只有英特尔和AMD,3G手机处理器只有高通,博通,德州仪器和Marvell。

 

其次,摩尔定律指出硬件性能在18个月会提升一倍,但是为什么用户没有明显的感觉呢?这就需要引出安迪- 比尔定律。安迪是原英特尔的CEO,比尔就是原微软的CEO比尔盖茨。这个定律是说,(英特尔的)硬件提升的性能,会被(微软)操作系统吃掉。(What Andy gives,Bill takes away)。怎么理解这个定律呢?如果你是win95/win98用户,到winXP,再到Vista/Win7,操作系统的容量大小和硬件要求是不是都在不断提升呢?这是一个很直观的感受,但是为什么系统要越做越大,硬件要求为什么越来越高?

 

其实也是被摩尔定律给逼的。盖茨当然想把软件做的越小越好,性能越高越好。但是就如上面提到的,摩尔定律要求硬件厂商以较短周期开发新产品,这对于软件开发商来说也是一样。为了提高软件开发的效率,软件开发商必须放弃底层开发语言,换而使用高级语言和框架,以提高生产效率,自然软件的运行效率就相对下降。可见软件开发商也深受摩尔定律的支配。然而只有不断地消耗掉提升的性能,才能促成业界的不断向前发展。

 

软件随想录》里作者Joel谈了一个真实的案例,也许能够看出摩尔定律对于一个公司的决策有多大的影响。

 

直到上世纪90年代,程序员都是极度关注软件运行的性能的。当时的电子表格软件市场领导者是Lotus1-2-3,微软的Excel是后来者。但是微软开始注意到摩尔定律,他们给Excel开发出了一些很酷的功能,但是只能在80386上运行,当时的80386还是相当昂贵的,一般个人用户根本买不起。而Lotus1-2-3则专注于软件的效率,他们想方设法把软件的运行内存压缩到可以在旧的PC上跑,这样很多新的功能被迫放弃。18个月过去,80386价格便宜了下来并得到了普及,Excel也因为有更多的功能而受到用户的青睐。 

结局大家都知道的了。我常看到用户在抱怨新版本的软件块头大,运行慢,这其实都是因为摩尔定律给逼出来。

 

如果我们再换一个角度来看摩尔定律,如果一个公司和去年买出一样多同型号的产品,他的销售额就会减半。这就是反摩尔定律。反摩尔定律使的硬件行业不得不维持很高的研发费用,还要不断地投资给新技术。这也使得很多新兴的公司有机会搭上下一波的技术浪潮。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以iOS和Android为代表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,他们看准了手机处理能力的不断提升,适时推出的软件成功地把这些性能吃掉,拉动了智能手机的发展。

 

摩尔定律至今依然是适用于IT行业的。虽然他带来了巨大的压力,但是同时也是业界发展的动力。但是跑赢摩尔定律的终究是少数,要摆脱摩尔定律,最好还是转型到别的行业,例如成功转型服务业的IBM和正在转型的惠普。

 

(完)

分享到:
评论

相关推荐

Global site tag (gtag.js) - Google Analytics